切換中文

簡體中文

切換英文

EN GLISH

客戶服務熱線:0371-62717333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大禹文化

DAYU CULTURALs

/
/
-
從“大閱兵”看古代軍事文化

資訊詳情

從“大閱兵”看古代軍事文化

  • 分類:軍事文化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5-07-01 14:42
  • 訪問量:

【概要描述】《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薄办搿敝竾业墓纼x式,“戎”是國家的軍事行動或戰爭。閱兵儀式,既是“祀”,也是“戎”,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大事。在中國古代軍事史、禮儀史和政治制度史上,閱兵這種儀式都以規模的宏大雄壯、形式的威武莊嚴,給人們留下了記憶。讓我們“穿越”到過去,看看中國古代關于閱兵的那些事兒……  孟津觀兵為伐紂作準備  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閱兵發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

從“大閱兵”看古代軍事文化

【概要描述】《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薄办搿敝竾业墓纼x式,“戎”是國家的軍事行動或戰爭。閱兵儀式,既是“祀”,也是“戎”,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大事。在中國古代軍事史、禮儀史和政治制度史上,閱兵這種儀式都以規模的宏大雄壯、形式的威武莊嚴,給人們留下了記憶。讓我們“穿越”到過去,看看中國古代關于閱兵的那些事兒……  孟津觀兵為伐紂作準備  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閱兵發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

  • 分類:軍事文化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5-07-01 14:42
  • 訪問量:
詳情

  《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薄办搿敝竾业墓纼x式,“戎”是國家的軍事行動或戰爭。閱兵儀式,既是“祀”,也是“戎”,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大事。在中國古代軍事史、禮儀史和政治制度史上,閱兵這種儀式都以規模的宏大雄壯、形式的威武莊嚴,給人們留下了記憶。讓我們“穿越”到過去,看看中國古代關于閱兵的那些事兒……

  孟津觀兵為伐紂作準備

  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閱兵發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當時,中國北方的華夏部落首領夏禹為了向江南發展,曾在現今河南省嵩縣境內的涂山,與南方各部落首領會盟。在那次盛會上,士兵們手持各種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載歌載舞,這不僅是一種祭天的儀式,同時還欣喜地表達了對遠道而來的南方各部落首領的熱烈歡迎。

  到了春秋時期,閱兵活動開始頻繁起來。最初的閱兵是以打獵方式進行的。軍隊列好陣勢,最高統治者或長官在陣前先用弓箭射獵禽獸,然后檢閱部隊。當時,人們把這種活動叫作“搜”(意為春天里打獵)。此后,又發展為定期檢閱軍隊或戰車。檢閱步兵每年一次稱作“搜”,檢閱戰車三年一次稱作“大閱”,檢閱步兵和戰車五年一次稱作“大搜”。

  武王伐紂之前,在孟津組織軍事演習,吸引了多個諸侯國加盟,為伐紂作準備,史上稱其為“孟津觀兵”,這是歷史上比較早的規模較大的閱兵之一。

  秦漢閱兵已成制度

  秦王朝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皇帝更加重視軍事訓練與校閱,雖未留下大量文獻資料,但秦始皇兵馬俑以高度逼真的藝術手法再現了秦朝閱兵的場景。

  閱兵這一名稱,準確地說是從漢代才被正式叫起來的。在漢代,定期的閱兵活動常與立秋之日的“祭獸”活動一起進行,其中還要增加一些打斗的內容。此后,各個建朝時間較長的朝代都有類似漢代定期或不定期的閱兵活動。

  西漢時,漢軍經常舉行各種規模的軍事演習,對軍隊進行校閱、考核。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地方軍,大體上每年秋季都要舉行一次,被稱為“秋射”、“校閱”或者“都試”。據《漢書》記載,由于訓練及校閱制度的有效實施,漢初的軍隊具備“輕車突騎”、“勁努長戈、射疏及遠”、“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什伍俱前”、“材官雛發、矢道同的”、“下馬地斗、劍戈相接、去就相薄(迫)”等五大長技,逐漸形成對匈奴作戰的優勢。

  兩晉期間,統治者也比較重視軍隊的訓練,諸軍除了演習隊列陣法外,還要進行實戰演習。南朝時注重對水軍的訓練和檢閱,玄武湖成為南朝各代訓練水軍的場所。北朝則出現了對抗性演習。

  閱兵是唐朝訓練的重要形式,《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記載了當時軍事訓練的思想和方法,首先就是循序漸進、分等教練,大將軍檢閱后,然后是皇帝大閱。這樣常規的閱兵幾乎每年都舉行。此外,在大軍出征或凱旋時,皇帝也要親自閱兵,一方面是檢閱部隊,另一方面也是炫耀武力,振軍旅揚國威。

  閱兵有時作為戰前動員的特殊形式。如《舊唐書》卷十一《代宗紀》所說大歷九年夏四月“乙酉,詔郭子儀等大閱兵師以備吐蕃”的情形。

  宋太祖親御閱武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趙匡胤大講武事,注重禁軍的教育訓練。如,首議教閱擊刺騎射、選天下驍騎集闕廷、親御近郊閱武等。之后的歷朝統治者,加強對軍隊訓練,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訓練制度。北宋前期,宋太祖、宋太宗各朝,將“大閱”(亦稱大教)安排在八九月進行。之后,禁軍的教閱逐步形成了“毋過兩時”(春秋兩季)的制度。南宋對軍隊的訓練也很重視,并制定嚴格的法規予以保障。宋高宗建炎元年,為加強對新組建軍隊的訓練,頒行樞密院教閱法,“專習制御摧鋒破敵之藝”。

  元朝時騎兵為主要兵種,因此閱兵主要是檢閱騎兵的馬術,以及對弓箭、馬刀、標槍和戰斧的使用。

  清代形成多種閱兵方式

  清代的校閱,是八旗、大臣或督撫定期檢驗部隊教練的制度,也是促進軍事訓練的手段和形式。大閱是皇帝檢驗部隊訓練成果,考察部隊戰斗力的隆重的閱兵儀式。早在天聰年間,皇太極就曾舉行過大閱。此后,關于乾隆、嘉慶等皇帝閱兵的記載不斷出現在各類文獻中。雍正以后,大閱制度更加完善、周密。乾隆三年規定,以后大閱,皆按照順治十六年定例三年一次,其辦理事宜照雍正六年規定舉行。清代大閱的地點,主要在南苑、盧溝橋、玉泉山、多倫諾爾(今內蒙古多倫)等地。

  清代宮廷畫家金昆等人奉命所繪的《八旗閱陣圖》里,對乾隆皇帝南苑大閱兵的盛況進行了形象逼真的記載。八旗將士各著紅黃藍白等本旗閱兵禮服分陣排列,號角高揚,軍旗獵獵,一眼望不到盡頭,其場面極為壯觀,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場面宏大、威武雄壯的乾隆閱兵圖。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版權所有:河南大禹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大道91號   座機:0371-62717333  傳真:0371-62717333

COPYRIGHTS ? Henan dayu group co. LTD    豫ICP備15017704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 

亚洲色大网站www永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