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中文

簡體中文

切換英文

EN GLISH

客戶服務熱線:0371-62717333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大禹文化

DAYU CULTURALs

/
/
-
三皇五帝能否求證?

資訊詳情

三皇五帝能否求證?

  • 分類:名家學者
  • 作者:李伯謙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9-19 00:00
  • 訪問量:

【概要描述】李伯謙:三皇五帝能否求證?楠書房商朝之前的中國歷史充斥著種種傳說,被稱為“傳說時代”。上世紀20年代興起的“古史辨”派對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多有質疑,并愈演愈烈,甚至在部分學者中形成“上古歷史不可求證”的極端觀念?!皞髡f時代”能否被證實?如何才能證實?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先生談了自己的看法。李伯謙原北京大學考古系系主任李伯謙,196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李伯謙主要從事考古學

三皇五帝能否求證?

【概要描述】李伯謙:三皇五帝能否求證?楠書房商朝之前的中國歷史充斥著種種傳說,被稱為“傳說時代”。上世紀20年代興起的“古史辨”派對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多有質疑,并愈演愈烈,甚至在部分學者中形成“上古歷史不可求證”的極端觀念?!皞髡f時代”能否被證實?如何才能證實?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先生談了自己的看法。李伯謙原北京大學考古系系主任李伯謙,196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李伯謙主要從事考古學

  • 分類:名家學者
  • 作者:李伯謙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9-19 00:00
  • 訪問量:
詳情

李伯謙:三皇五帝能否求證?

楠書房

商朝之前的中國歷史充斥著種種傳說,被稱為“傳說時代”。上世紀20年代興起的“古史辨”派對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多有質疑,并愈演愈烈,甚至在部分學者中形成“上古歷史不可求證”的極端觀念?!皞髡f時代”能否被證實?如何才能證實?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先生談了自己的看法。

李伯謙

原北京大學考古系系主任

李伯謙,196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李伯謙主要從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青銅時代考古、古代青銅文化結構體系等的教學與研究。1996年起出任“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副組長和“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主持人之一。主要著作:《李伯謙談中國青銅文化》、《文明探源與三代考古論集》、《商文化論集》等。

大眾眼里的考古是一門神秘,冷僻的專業,但也令人充滿好奇。您作為一名考古人,怎么看待考古專業,認為考古專業最迷人之處是什么呢?

李伯謙: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教授當年參加北京大學的高校評估,意外談起考古學。他說,北京大學學科很多,優勢學科也很多,但唯有考古學具備短期內站上世界一流學科的潛力。中國考古學最讓人著迷的課題是什么?我認為正是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我是搞商周考古的,早年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涉及到了更早時期的考古學問題,因此也談談中國古史傳說時代。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用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夏、商、周三個時期的考古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的系統工程。

對于最近經常被討論的“疑古”思潮,您有什么見解呢?

李伯謙:我年輕時見過顧頡剛先生,也聽過他的演講。顧頡剛最具影響力的學說,是對中國古史的傳說采取慎重態度,認為古史是“層累地形成的”,故多不可信,不可考。我欽佩顧頡剛,但并不茍同他的全部觀點。。我曾經在一篇紀念顧頡剛的學術研討會上,講了“疑古”思潮對中國學術的影響,同時明確說到顧頡剛的一些說法需要重新認識。

“疑古”是指對古史的實性表示懷疑。20世紀疑古思潮興起于五四運動之后,以顧頡剛先生及其創立的古史辨派為代表,大膽地對古史、古書質疑與考證.他們先后提出了"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說"等,對中國古代的文獻提出質疑, 故多不可信,不可考。

您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解讀古史傳說呢?這種古史傳說又怎么去分辨它的真偽,得到一個真實的歷史呢?

李伯謙:史學形成有三個渠道。一是從口耳相傳及古代文獻中尋找歷史;二是通過考古發掘收藏實物材料書寫歷史;三是社會學、人類學興起后,從人類學資料中尋找歷史線索。但我覺得,要獲取比較接近或者符合歷史實際的結論,必須把三者密切結合起來,三者缺一不可。

由于沒有文字,早期歷史的保存形成,最初只能是口耳相傳。但父傳子、子傳孫,內容難免走樣。等有了文字,將口述內容書寫出來,內樣可能失諸準確。但不管怎么說,傳說一定有合理的成分??脊艑W的優勢,在于它挖出來的都是真實的。而考古材料也弱點。發掘出來的材料常常并不完整,甚至支離破碎,需要研究解讀才能描述歷史。要做到歷史不失真相,并且還有細節,就應該將文獻資料(包括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口述傳說)與地下材料結合。當然還要吸 納社會學、人類學的成果。三條渠道,匯成江河,方為上策。

那對于現今存在的各色傳說,作為一名考古學家,您是怎樣去認識材料,去偽求真呢?

李伯謙:(唐)際根曾經設問,為什么司馬遷在《史記》的開篇中寫《五帝本紀》時不寫“三皇”?我認為是司馬遷對他當時所看到的文獻以及史跡作了科學取舍。當年的司馬遷為了寫《史記》,走訪了很多地方,聽到過千差萬別的古老傳說,但通過研究,只把他認為可靠的寫進《史記》。其中包含從材料取舍到形成觀點的過程。

夏、商王朝曾經也是傳說,后來逐漸由傳說變為信史,這是中國考古學的重大成果。但夏商王朝并非中國文明和國家起源的最早源頭。追溯中國遠古時代,重建中國上古史體系,探究中國古代文明化進程,不能不提到在中國古文獻中多有記載的三皇五帝。我認為三皇五帝為:

三皇:伏羲——燧人——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將三皇五帝加以神化,固然不可取,但對文獻中的這些記載徹底否定,也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我認為采取歷史主義的態度從社會發展角度考慮,將考古材料和文獻史料加以整合,進行綜合分析,是有可能對在中國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三皇五帝時代做出正確解讀的。大體說來,傳統史學的三皇時代大致對應于考古學上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早、中期,五帝時代大致對應于考古學上新石器時代晚期和末期。

人首蛇身伏羲女媧圖

您認為在古史傳說時期,中國的社會變化是怎樣的一種脈絡呢?

李伯謙:就古代社會形態演變而言,我很同意蘇秉琦先生的觀點:

古國:古國階段大體處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蘇秉琦將“古國”定義為“高于部落以上的、穩定的、獨立的政治實體”。

方國:實際指的是“王國”。它是古國的進一步發展?!巴鯂庇挚煞譃槿齻€小階段:以良渚王國、陶寺王國為代表的第一小階段,以夏商王朝為代表的第二小階段,以西周、東周王朝為代表的第三階段。

帝國: 經過秦的兼并戰爭,至秦始皇統一,中國便進入了以制度化和高度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為特征的秦至清的“帝國”階段。

那這三大階段對應的古史傳說,您未來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呢?

李伯謙:酋邦(古國)、王國、帝國三大階段,符合中國上古歷史的真相。然而這三大階段究竟如何與“古史傳說”對應?這就涉及到堯、舜、禹的問題。這正是歷史說、考古學存在的意義。無論觀點如何,立足于文獻史料、考古材料,以及社會學、人類學成果的綜合分析,是正確的努力方向,沿著這條路徑,才能接近歷史的真實。如果各說各話,沒有相互結合,就可能永遠沒有真相。

注:本文發表于《美成在久》7月刊(總第30期)第6-9頁。為方便手機閱讀,微信版對文章內容進行了刪減改編,并省去了注釋。如欲詳覽全文,敬請關注我們的雜志。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版權所有:河南大禹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大道91號   座機:0371-62717333  傳真:0371-62717333

COPYRIGHTS ? Henan dayu group co. LTD    豫ICP備15017704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 

亚洲色大网站www永久网站